历史点拨: 1885年,黄浦公园贴出告示,称:“中国人与带狗者不得入内”,后来又演化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牌子。
景点详述: 1868年,英租界在位于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之处的外滩上,建起上海开埠以来的第一座公园。园内,树木成荫,草坪碧绿,滚滚浪涛拍打在铁栏之下,美不胜收。这里的音乐亭,每周还举行几场军乐演奏…[详细]
历史点拨: 造桥纯粹为牟利的威尔斯等人曾声称,上海道台特准许其专利,人行需交“过桥税”,且只向华人收税。
景点详述: 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濒临黄浦江,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风雨历史呢?现今的外白渡桥,其实已经是第三代了 …[详细]
历史点拨: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清朝官员计划在此分27个市铺,但因种种原因实际上只划分了16个铺。
景点详述: 西方人说,是他们把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个大都市。这话不是事实。根据各方面的记载,乾隆年间黄浦江边的十六铺,已经是上海传统的航运、商业中心,更是中国和东亚最大的码头之一。也就是说,十六铺在上海向西方国家开埠前,已经是东方大埠…[详细]
外白渡桥,一个让上海人回忆过去,感受时空交错的地方。网友LUCY的 …[详细]
历史点拨:当时,上海人家普遍住房窘迫,为防尴尬恋爱,情侣们不约而同地要找一个既隐蔽又安全的地方,众志成“墙”!
景点详述:上世纪80年代的外滩,夏日微醺的暮色里,滨江的百年老建筑群犹如一位洗尽铅华的贵妇人,不事张扬地默默伫立。借着阑珊的灯火,倚着长长的江堤,蔚为壮观的外滩“情人墙”,呈现出别样的美丽 …[详细]
悠悠的黄浦江上,船来船往;实实在在的外滩上,人来人往。在外滩,时代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这位上海人共同的百岁老祖母,在换上了摩登新衣后继续讲着上海的故事。本报记者近日从刚恢复开放的外滩纪念馆开始,重走外滩路,阅读外滩的旧传奇、新故事…[详细] [ 微博热议]
1879年,上海遭强台风袭击,在黄浦江上航行的船只受到很大的损失。外国在沪的洋行和轮船公司等机构提出,必须要建立气象信号台。最初的信号台建得比较简陋。一根木杆的顶端安装风向仪和风速仪,风速仪下面是一只用作报时的大球…[详细] [ 微博热议]
情人墙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恋爱场所,在这儿,没有人打扰你,也不用担心会碰见熟人,因为大家来这儿的目的都很明确,那就是谈情说爱来了,旁若无人,一门心思,因此也不怕别人笑话你…[详细]
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的外滩,它是百年上海的一个影子,也是旧上海资本主义的写照。外滩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与浦东陆家嘴金融区隔江相望。它北起北苏州路南至金陵东路,长约1800米,地形呈新月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