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来临 上纽大要被挤爆了!
[摘要]加分项目“大瘦身”,自主招生放在高考后……2014年年底,一系列高考改革重磅政策的落地,令这届高三学生备受煎熬。
高考“新政”下,学生心态各异
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2014年本来是全国执行《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第一年。但从2015年开始,大刀阔斧的加分“瘦身”行动已经开始,可见调整高考加分政策的迫切性。用教育部文件上的话来说,就是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矛盾最集中的体育、艺术等特长加分和地方性加分问题。”
在一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记者采访了三位不同层次的高三学生,也了解到他们面对高考新政的不同心态和境遇:
“全面发展型”学生小A一直是学校各类活动的积极分子,曾获得“上海市三好学生”称号,突然取消的优秀学生加分项目,让小A最近的情绪有些低落。“我的志愿是报考复旦和交大的临床医学八年专业,现在20分加分没了,总感觉不是特别稳。”小A尽管很无奈,但还是平静地接受了现实,只好再奋力搏一把。
“学霸级学生”小B今年八月参加了清华大学的暑期学校。“学生在暑期学校的表现与自主招生挂钩,往年11月份,不管合格或不合格,有没有加分优惠,结果都已经出来了,但今年却杳无音信。”小B说,为了备战各高校的自主招生,他从高二就开始补课,周六从早上8点补到晚上8点,补习科目为语、数、英和物理,到周日,同样的科目又再“滚”一遍。
“两天补习的侧重点不同,一天侧重高考,一天侧重自招,难度更贴近竞赛,如组合数学、负角和数论等。”小B说,周末补完课回家,定是“元气大伤”,躺在沙发上倒头就睡了。尽管自招的形势瞬息万变,但小B说,补课还会继续。因为他注意到,高考过后,高校还要组织自主招生考核,考试科目不超过两门。“我预估笔试的难度应该会贴近竞赛,所以不能松懈。”
“普通学生”小C并没有为自招做特别准备。在他看来,自主招生放在高考后举行,减少了对高三正常教学的干扰,大家一心一意拼高考,更加公平了。
“往年,一些好高中常常能提前获得名校直推名额或自主招生的各类资讯,让我们总感觉落后一步。如今,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小C说。

在魔都上学扫 我就对啦~
回复“幼升小”、“小升初”:获取入学攻略
回复“中考”、“高考”:了解最新资讯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大申教育微信:上海升学攻略
|